Skip to content
周端政 Nelson Chou|文化系統觀察者 Systemic Observer of Taste
供應鏈與畜產研究者、樸活 Puhofield 創辦人
中文版|
一、黑糖的顏色,從甘蔗汁開始說起
每次有人問我:「真正的黑糖應該是什麼顏色?」
我都會請他先看一眼甘蔗汁的本色。
**天然甘蔗汁的顏色,是淡綠色的。**
不是漆黑,也不是深褐,而是一種介於青草與日光之間的柔亮——
土地的顏色、纖維的顏色。
而當甘蔗汁經過慢火熬煮、收水、濃縮、成形之後,
**真正的手工黑糖會呈現「黃金暗褐色」**——
像日落後的土壤、像老木頭的色澤。
它不是「黑」的,而是「透」的。
二、為什麼市面上有些黑糖泡起來是黑色的?
如果你把黑糖丟進熱水中,
真正的天然黑糖會在杯底慢慢化開,
湯色是 **淡綠、金褐、透亮** 的。
但如果泡開後的水呈現明顯深黑色、
像墨汁般濃、像咖啡般暗,
通常不是熬煮的時間造成,而是:
- 使用了焦化過度的再製糖
- 加入色素或重度焦化的糖漿
- 糖體本身並非純甘蔗汁,而是複合糖重新加工
這不是貶義、不是指責,
只是讓消費者能更清楚辨識 **「甘蔗汁的自然顏色」**
與 **「經過加工後的深黑」** 之間的差別。
三、顏色,是最誠實的線索
天然黑糖的顏色不會均勻到像印刷品,
每一塊都略有差異:
有些偏琥珀色,有些偏土黃,有些帶點溫暖的深褐。
那是因為它保留了:
- 甘蔗品種的差異
- 當季糖度與日照
- 柴火熬煮的溫度曲線
- 人工翻鍋的手勢節奏
真正的黑糖,不是工業顏色。
而是土地的顏色、季節的顏色、火候的顏色。
四、方形塑膠袋包裝的「黑糖」?
市面上常見的「方形塑膠袋」黑糖塊,多半是 **再製糖** 產品形態。
不是不好,但性質與「甘蔗汁手熬黑糖」不同。
再製糖多以:
– 白砂糖
– 糖蜜
– 焦糖
– 色素或香料
混合製成,外觀通常是 **整齊深黑、色澤一致**。
辨識方式並不複雜:
⭐ **天然黑糖:黃金褐/暗褐/琥珀色、泡開是淡綠與金褐**
⭐ **再製深黑糖:外觀整齊黑色、泡開後明顯深黑**
沒有誰比較高尚,只是產製方式不同。
但如果你想喝到 *「甘蔗本味」*,
顏色會是你最可靠的線索。
五、這包黑糖,是從哪裡開始的?
是蔗田,還是糖廠?
這句話,是我對每一包黑糖最核心的提問。
味道的源頭,
往往決定了它的方向。
六、FAQ|黑糖辨識常見問題
1)天然手工黑糖泡開是什麼顏色?
**淡綠色、金褐色、透亮。**
這是甘蔗汁本色,也是天然熬煮的正常狀態。
2)為什麼有些黑糖泡開是黑色的?
通常是再加工產物:
焦化糖漿、色素、香精或重度濃縮的再製糖。
3)天然黑糖本身是什麼顏色?
**黃金暗褐色、琥珀色、深褐色,不會是純黑色。**
4)塑膠袋大方塊黑糖一定是再製糖嗎?
不是百分之百,但非常常見。
整齊深黑、泡開墨黑,是典型特徵。
5)天然黑糖為什麼不會每塊同色?
因為保留了季節、品種、糖度與火候的自然差異。
黑糖的顏色不均勻,反而是自然的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