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的歷史豆知識

《天工開物》佐證:石灰澄清是古法製糖的一環

by Nelson Chou

註:〈天工開物〉為明代宋應星所著,非宋朝。

全球主要的製糖原料,除了甘蔗,還有甜菜根。至於台灣現今多數糖廠的工序,並不一定遵循「原料 → 黑糖 → 二砂 → 白砂」的線性印象。這篇聚焦一個核心問題:「用石灰澄清蔗汁,能不能稱得上古法?」答案是:可以

依據明代宋應星《天工開物・甘嗜第六卷》,古人已明確記錄:以石灰去除蔗汁雜質、再行熬煮。這正是樸活今日採用之食品級石灰靜置澄清法的歷史根據。

原文節錄|甘嗜第六卷・造糖

「凡汁漿流板有槽,梘汁入於缸內。每汁一石下石灰五合於中。凡取汁煎糖,並列三鍋如『品』字……」

天工開物 輒蔗取漿圖
《天工開物》甘嗜第六卷:輒蔗取漿圖
天工開物 造糖圖
《天工開物》甘嗜第六卷:造糖圖

出處連結:http://www.chineseclassic.com/content/1260

樸活的作法:食品級石灰的靜置澄清

在實務上,甘蔗表面與切削面容易夾帶細微泥灰與懸浮雜質,光靠濾網難以完全過濾。因此,我們依古法要義,使用食品級石灰進行靜置澄清

榨汁前的甘蔗表面雜質
榨取蔗汁

將蔗汁加入適量食品級石灰後,雜質會凝聚沉降,留下上層澄清蔗汁,作為熬糖基礎。

食品級石灰澄清過程

完成靜置除污後,即可取得相對乾淨的蔗汁,進入後續慢火熬煮、冷卻結晶等步驟,形成樸活的柴燒手造黑糖。

澄清後的蔗汁與熬煮

為何強調出處?

市面上常見「古法手工」的標示,卻未必附上文獻依據。《天工開物》的段落清楚記載石灰澄清在製糖流程中的角色,提供了「古法」可資查考的依據;樸活遵循其精神,但以現代食品安全為標準,採用食品級石灰並控管用量與流程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